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上海党群服务中心的时髦度已经next level了




在据说“潮人云集”的大都市上海,

留给普通素人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多了?

要击碎这种刻板印象,

只需要看看街边四处都有的指示牌

——“党群服务中心”。


图片


很多年轻人看到它就避而远之,

觉得这是老年人专属的文化活动中心。

——不要怕,大胆往里进!

你会发现,

这些本以为是“党”员专属的红色基地,

其实都是为“群”众准备的天堂。


谁说松弛感只能花钱买?

上海的党群服务中心,

足够让你不花钱也过一个充实的周末。

“郊区参观工厂、制造业体验游”

被北京打工人列为

宝藏免费周末游玩项目时,

“后浪研究所”来到

时髦度遥遥领先的上海,

体验了4家最低调奢华有内涵

党群打卡点。

在上海党群服务中心,

年轻人成功洗去了班味儿,

解除了精神贫困。



图片


请认准:

陆家嘴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不要走到“陆家嘴金融街”服务中心,

那家是仅对内部人员开放的。

在走错了一个路口后,

我拐到昌邑路带有“街道”标识的

党群服务中心,

进门登记,事由写下“自习”

就被引向了2楼的图书借阅馆。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图片>


这里人少且安静,

只有零星几个自习人,

以及窗边翻阅图书的老爷爷老奶奶。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图书存货,

绝对是十级文艺青年的书柜

没有充斥鸡汤文学、

伪科学的劣质网红畅销书,

一眼望去都是偏门小众

又不乏趣味性的专业书,

属实让人阅读热情大涨,

老师,我太想进步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个人感觉这里图书分类不是特别清晰,

更像馆长随意的收藏。

另外窗边放了很多全彩的厚本藏书

平时也不会买这么贵的书,值得一看。

意大利面的做法、

100种顶级香水的百科,

或者欣赏一下梵高的作品……

对于陷入“知识羊尾”的年轻人来说,

这里是个相当惬意的精神疗养院。


图片


如果有闲情逸致,

还可以下楼报名群众文化活动,

看起来各种文艺表演汇展相当丰富。

因为没有亲自体验过,就不详述了。


图片



图片


据说静安寺党群服务中心

首先是以食堂出名的,

非常适合在饭点准时抵达。


图片


有不少老年人和带娃家长出入这里,

跟着群众,绝不会走错。

社区食堂有不少上海本帮菜,

很有特色,省去在家自制的功夫。


图片
图片
图片


槽点是社区食堂价格也是沪币汇率啊!

没有老年卡的话,点大菜就很贵了,

一个肉菜20,素菜10几,凉菜8块。

如图所见菜品定量的,无法自行控制,

隔壁一对老头老太太俩人,

点一份菜才正好吃完。


图片


2楼有文艺活动室,

一上楼就能听见唱戏的。

3楼是社区图书馆,看看书消食。

但这里的图书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


图片
图片


接下来直奔健身房。

健身房已经被学生占领——


图片


旁边的理疗室也是免费的,

问了门口的大爷,这没有年龄限制,

只要在8:30到17:00间过来

就能免费体验,

包括这个全身按摩椅。

(*^▽^*)

图片



图片


66梧桐苑的党群服务中心

已经变成citywalk的一部分了,

在乌鲁木齐南路,

这条遍布老文人旧居故里的街道上,

几栋红瓦砖墙小洋楼相当显眼。

党群服务中心也有了

“天平邻里汇”的别名,

院内有不少游客拍照留念。


图片
图片


这边食堂的价格更加亲民,

每日都有特价菜,

靠近马路的一侧还有专门的外带窗口,

聚集了不少买饭的外卖小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隔壁文化活动馆完全成了旅客歇脚地,

每一层都是一个微型历史文化展厅,

三楼的电影放映室

和图书馆固定时间开放,

在这里能见到纯正的红色年代回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气质最独特的一个党群服务中心,

隐藏在美术馆背后,

建筑造型相当前卫。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图片>


徐汇滨江作为市民锻炼的天然运动场,

对面即是广场和沿河跑道,

这一天的天气非常好,

竟然见到了太阳。

(对于连下几天雨的上海来说

太阳的含金量都懂)

江边老老少少、追逐打闹,

还有不少年轻人在野餐,

打牌玩桌游的、纯粹晒太阳的,

惬意得很。


图片


徐汇滨江的党群服务中心

就是这么恰到好处地伫立在这里。

党群服务中心也随之变身,

提供运动配套设施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里能为跑者提供

登记即可使用的公共浴室

内部配备智能药柜和1分钟诊所

据工作人员说能和三甲医院医生

快速连线,面对面诊疗。

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

这里就是一个便民歇脚站。



规避了人流攒动的网红街区,走在上海街头风格各异的党群服务中心里,我反而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安宁。这里没有喧嚣的人群、执着于打卡出片的游客,只有在舒适的角落里静静发呆的中老年人,享受着慢悠悠的生活节奏。对朝九晚十的打工牛马来说,这种闲暇是非常奢侈的,但对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来说,这是他们习惯的日常。

走进这些街区,我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这种氛围——比起硬凹的唯美自在感,党群服务中心带来的松弛是油然而生的,它不是某种“生活方式奇观造景”,它服务的是生活本身。

探访党群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听着社团排练室传出的唱戏声、看墙上挂出的老年活动中心艺术绘画展获奖作品,很多外来游客都在羡慕着老年人的精神状态,“等我老了要是能过成这样就太幸福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说来也简单——有钱有闲,自然就能慢下脚步,享受生活本身的乐趣。但对于行步匆匆的年轻人来说,要做到第一点还是太难了。

至少在周末还可以来一场短逃离。偶尔来党群服务中心沾沾银发族的精气神,也是一次不错的“精神马杀鸡”。




策划:许嘉婧

视觉:曲枚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